close

森林博物館(會走路的樹)~原住民電視台及飯店總裁嚴長壽先生大力推薦很棒的景點很值得您用「心」森體驗!


鸞山村位於台東鹿野的對面山上

當地布農族原居住於海拔一千多公尺以上的內本鹿地區

日據時代遷村到兩、三百公尺的現地

布農族人因此發現了這片壯觀的森林

這也是目前全台中低海拔僅有保存最為完整的楠榕混生林帶

常可見數十人合抱規模的大榕樹,大小楠木和榕樹估算約為兩千棵左右




 
座落於都蘭山麓的鸞山部落,布農族人稱之為「Sazasa」

意即「這是一個甘蔗會長得高、動物會活躍、人會活得很好的一塊地」

此地白榕宛如巨人的大腳踏在森林間

蓊蓊鬱鬱地將整個森林覆蓋住,引領著我們走向天堂之門

感謝為森林大地守護的布農使者,讓美好的大地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除了搶救森林,布農族人興建傳統部落屋,規劃導覽路徑

讓遊客瞭解榕樹生態習性,也分享布農族文化智慧





2004年,「世界環境倫理之父」羅斯頓前來,大為讚嘆:「這絕對是世界級的資產」為保護這片珍土

當地居民「阿力曼」成立「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

向銀行借錢買地,闢建為「森林博物館」,由基金會來託管經營。

「森林博物館」沒有路標,外人找不到入口

承襲部落傳統生態教育的使命






在阿力曼帶領下進入森林博物館

經由深入森林裡探索,在樹跟、樹幹、樹葉爬行裡了解原住民的生活智慧

部落森林旅行從祭拜祖靈開始,接著就是考驗手腳並用的能力

由於部落林相原始,走山徑必須用全身力量去感受

穿過樹藤、拉著繩索、穿過石洞,甚至是窄的只能塞進紙片人的一線天

雖然一路或踩或跪或坐坐前進,沾染一身的泥香






若問到森林博物館有多大

阿力曼最常回答就是:「森林博物館沒有大門,大門就在人們的心裡!」

只要是願意保護土地的人,就能為土地開門

「心有多寬,森林博物館就有多大。」

阿力曼想透過導覽傳達給大家的是尋求沒有電的智慧,沒有文字的文明,

試著由五官去感受大自然要教給我們的生存之道!




 
位於舞鶴茶區中心點的掃叭石柱,高度分別為5.75公尺及3.99公尺

已有三千五百年的歷史,被列為第三級遺址。

是目前臺灣地區考古遺址中最高大的,有「千年石柱」之稱,

屬卑南文化的一支,為東部巨石文化古蹟中所存最大的遺石..

「掃叭」這兩個字,是從阿美族語的發音譯過來的,它的原意是指「木板」

這兩根石柱位於瑞穗鄉舞鶴台地北側山坡上,面向紅葉溪谷,視野十分遼闊

由於該處地勢高亢,可見白雲在石柱旁飄過,也有「白雲的故鄉」美名;

同時此地可遠眺秀姑巒溪河谷與對岸的山巒,景致優美,成為瑞穗鄉一處人文勝地..






掃叭石柱對附近的阿美族,尤其是秀姑巒溪畔的奇美村落具有重要神物的意義,

因此流傳許多神話傳說,包括有:獵人詛咒傳說、阿美始祖傳說、木板諧音傳說及化木為石傳說等..

至今掃叭石柱鄰近的撒奇萊雅族人仍傳唱著關於石柱的起源、傳說與禁忌,

對早期沒有文字系統的原住民族來說,

這些神話的口傳與記載,可以讓我們知道一個族群對生命、起源和歷史的隱約記憶,

並關係到一個族群現今在社會、生活、思想與祭典儀式等範疇的形貌

石柱周遭已開闢為公園,設有步道與解說,是過往旅客駐腳休憩,體驗古老神話的好地方。



*
南澳鄉遠近馳名的建華冰店,屹立蘇花公路邊超過一甲子,目前傳到第三代。

店內有日據時代末期留下來的古董級製冰機,

製作出來的清冰又細又棉,入口帶有清香,是南澳的熱門景點之一。

建華冰店的冰品眾多,除了古早味冰品,

也有冰淇淋、花生牛奶冰、傳道冰、紅豆牛奶冰、三色冰、花生雞蛋牛奶冰等,

口感細致又香甜,讓人讚不絕口,其中店內招牌「傳道冰」的名字引人好奇...




菸樓是貯存及燻烤菸葉的建築物

在鳳林鎮大榮里及北林里地區,共有數十棟菸樓,是全台菸樓最密集且保留較完整的地區

由於菸葉是高經濟作物,因此菸樓也成為展現財力的指標

早年只要看看每戶人家擁有的菸樓數量,就可推測出這戶人家富裕的程度

近年來,鎮公所已陸續整修了幾處菸樓

將這些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資產

轉變為深具教育意義與遊憩功能的觀光景點

遊客到此可感受到懷舊復古氛圍~



 

阿美族民俗中心位於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內

佔地約2公頃,包括戶外表演廣場和可供2千人觀賞的戶外看台,是體驗阿美族傳統文化的好去處

中心於1995年11月興建完成,

主要建築之祭屋及家屋

是依據日本民族學家千千岩助太郎在1943年於花蓮縣光復鄉調查的手繪圖

仿花蓮縣太巴塱社的祭司住家搭建,


走訪這裡,可看出阿美族特有的居住文化





阿美民俗中心展示了阿美族動靜態文化的特色

以“縮影”的型態重現包含原住民建築、祭場及歌舞表演……等元素

處處充滿了AMIS的人文風情,是體驗阿美族傳統文化的好去處

中心內有可容納約1000位觀眾的戶外表演場地

也有常駐的團隊與工藝達人在現場表演

如樂團、竹編、飾品等等,以原住民的熱情、手藝與嘹亮歌聲

歡迎每位遊客的到訪,也提供互動性更高的DIY體驗活動及解說教育服務,是一座複合型功能的藝術中心




在東部有幾個有特色的教堂,成功宜灣的卡片教堂為其一

原本的宜灣教堂在民國65年因颱風損壞,因此當地人決定重建一間





有人拿出一張歐洲哥德式教堂的明信片,大家都很喜歡

於是決定把教堂興建成卡片中的教堂模樣,興建完成後,就真的像歐洲教堂一樣





不過因經費不足,只侷限於正面,本體為鐵皮屋,可看出原住民的創意與趣味

宜灣長老教會為東部海岸線具特色的教會建築,極富保存意義,目前已被台東縣列為歷史建築保護



 


三仙台是由突出的海岬與離岸小島所構成的

因島上有三塊巨石,民間穿鑿附會傳說八仙過海時呂洞賓,何仙姑,李鐵拐曾登臨此處而聲名大噪

三仙台地質屬都巒山火山集塊岩,原來是一處岬角

因海水侵蝕逐漸斷了岬角頸部,而成了離岸島

附近海域魚類豐富,是漁場亦是有名的磯釣場所,也是各級潛水的好地方






三仙台的八拱紅色跨海步橋,造型如長龍臥波,氣勢壯觀

島上地形景觀與生態資源極為獨特稀有,海岸植物種類繁多,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態的重要據點

可循規劃良好的步道觀賞沿途生態及地質觀賞




世界級的戶外地質教室

石梯坪位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灣的南側尾端

整個區域是一個面積極大的海岸階地,海蝕地形十分發達

海蝕平台、隆起珊瑚礁、海蝕溝、海蝕崖等舉目皆是,尤其是壺穴景觀堪稱台灣第一








石梯坪海岸蘊藏著豐富的珊瑚礁群和熱帶魚群

潮間帶上與壺穴形成的潮池,生長著各式各樣的海藻、魚蝦、貝類等海洋生物

使石梯坪成為觀察潮間帶豐富生態和潛水、磯釣的絕佳場所







石門洞是石門區引以為傲的顯著地標,也是最著名的代表景點

它是長年經由海水浪濤沖鑿,因地形隆起而形成的一座高約十公尺拱門狀的天然海蝕岩洞

走入洞門,海風徐徐吹來讓人心曠神怡;而洞外的海濱

石礫淺灘,混雜了大量的螺貝類、粗貝殼沙與礁石

斑斕的色彩及各異其趣的造形,可以戲水聽濤、可以觀浪賞景,讓人流連忘返

而沿著海岸線鋪設的步道觀景平台及涼亭

更是擁有欣賞海景的寬闊視野,漫步其中欣賞海天美景,十分悠閒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綠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