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走透透,唯獨龜山島走沒透"
(登島+賞鯨+繞島三合一行程一次玩個夠~有錢也買不到喲~報名請儘早!)
※依規定申請:6-10月份登島每日1000人敬請把握機會喔! ※歡迎公司團體、家族包團!
「龜山島」屹立在太平洋,為宜蘭天然地標,因外貌酷似浮龜而得名
面積60公頃,東西長3.3公里,寬1.7公里
地勢分為龜頭(高239公尺)、龜甲(海拔高398公尺)、龜尾(長100公尺)三大部份
1976年龜山島被劃入軍事管制區,龜山島內有硫氣孔、
龜甲部附近也有數處溫泉湧出,形成極為特殊的地理景觀
可列出「龜山八景」來,分別如下:
(一)龜山朝日(二)龜島磺煙(三)龜岩巉壁(四)龜卵觀奇
(五)靈龜擺尾(六)神龜戴帽(七)眼鏡石洞(八)海底溫泉
龜山島具有迷人的丰采與神秘感,待您來揭開「龜山島」的神秘面紗!
第一次登龜山島就喜歡上了這顆海上綠寶石
過去經常從濱海公路遠眺這隻已經趴在海上七千多年的海龜
民國89年以前的「台灣走透透 龜山島走不到」可是真的
千禧年由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發出第一張登島許可
神秘的面紗終究被掀起,每年三月至十月,已有數十萬人興沖沖地踏上龜尾巴
少數人甚至騎上了龜背,短短兩小時的遊程
卻鮮少人真正瞭解龜山島環境與生態的特殊性
上龜甲401高地一天限量40人申請的步道
1706石階還是讓不少人中途打退堂鼓,雖然海拔僅398公尺,林相卻有明顯的不同
大體受地形變化及迎風及背風影響
在1000階的觀景台以下多為榕屬及闊葉植物
以上則多為葉小且厚實的樹種
不上401不知龜嶼之美,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龜首披髮
先民停止在平坦的頸背上燒墾之後,森林演替悄悄展開
在沒有人為的干擾下,逐漸被草地覆蓋
並延伸到頭頂森林處,形成深、淺兩種綠的髮辮狀,整齊有致
龜首下巴前的海上不斷冒出硫氣,好像大龜張口吐出的奶水,把附近海域攪和成藍白色調
轉過身來,可以看到筆直的龜尾,此時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都意興闌珊
龜尾巴似乎也擺動不起來,獨一無二的龜卵石在季風和海潮研磨下
從一顆顆有稜有角的硬石(火成岩)成為圓滾滾的模樣
堅硬的石頭況且需要千萬年的滾動才能去掉稜角
人的相處是否也可以從這些會說話的岩石得到啟示呢
學者探勘到附近海域有七、八十座海底活火山